都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縱觀古往今來,家族鼎盛的局面能傳到五代以下的確是微乎其微,但曾氏家族卻是個例外。酈波的《曾國藩家訓》等書中曾寫道:曾氏家族從曾國藩開始, 緜延至今200年間, 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餘人, 贏得了“曾家無一廢人”的美譽。作爲清朝的忠臣, 大漢的奸臣。他的二兒子曾紀澤在1880年代表清政府與沙俄談判,經過51次的艱難談判,協助清朝政府收回了被對方奪取的五萬多平方公裡的領土。他的家族,得益於曾國藩那具有深遠影響、富有科學性的家教思想。但是其他所作之事, 諸如殘忍屠城、縱兵洗劫百姓,卻被衆口指責。
曾國藩書中所提倡的信條——成就至上,利益至上
自從唐浩明的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出版之後,華人世界悄然興起一股“曾國藩熱”,似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史詩,把曾國藩當成了英雄看待。如何披著羊皮做好唯利是圖的精致利己主義者——曾國藩的家教熱潮更是持續多年,沒有消退的跡象。
觀其言, 更要察其行
曾國藩的家書家訓,具體怎麽實踐的呢? 事實可能沒有嘴上說的那麽完美。其事衆說紛紜,甚至有些令人跌眼鏡。據其家鄕老人回憶:曾家上下齊心,尊老愛幼,和睦相處,從未出現過不團結的現象。雖然有人說曾國藩兄弟之後,再沒出領兵打仗的將領了。他們手上的人命債卻算得上是血流成河。其家中有人帶兵洗劫城鎮,燒殺搶掠,搜刮民脂民膏,聚歛原始財富,後代絕大多數跑到境外英、美等洋野大學,成爲了洋人國度的小精英團體,曾國藩也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最強典範。社會的毒打告訴每一個人,觀察一個人是真善人還是偽君子, 不止要觀察他的言, 更要觀其行。曾國藩真可說的上是中國歷史上“嘴上說一套,背地做一套”的經典代表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