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行業, 科技公司, 技術重要還是市場銷售重要?

字號+ 編輯: 种花家 修訂: 种花家 來源: 2024-12-21 我要說兩句(3)

從事IT行業5年以來,我經常看到不少人持有這樣一個觀點:“技術不重要,關鍵是業務。”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也是這樣認爲的。那麽,這個觀點正確嗎?

一、觀點溯源:傳統 IT 公司的運作迷局

且看,咱們從源頭探尋,究竟這觀點如何滋生。在國内,傳統 IT 公司大多靠著 “做項目” 艱難求存,這生存之道的關鍵,便是拿單。唯有斬獲訂單,方能財源廣進,得以續命。

拿單,需諸多軟性條件,像資質、案例、解決方案之類。緣何稱其爲軟性?只因皆可砲制。資質能借殼,案例可編造,解決方案隨手從網上複制粘貼,靠著這些小伎倆忽悠客戶,簡直易如反掌。而硬性條件非市場銷售莫屬,故而傳統 IT 公司裡,數市場人員獲利最豐,提成比例常常高得驚人。他們長袖善舞,構建關係網路,明暗手段齊施,攻克關鍵人物,再加上售前人員的默契配合,一紙合同便能輕松拿下。這過程聽起來高深莫測,衆人也便覺得市場人員拿高薪理所當然。

訂單到手,項目開啓。傳統 IT 公司著手項目時,首當其沖便是任命項目經理,畢竟優秀的項目經理是項目功成的堅實保障。對其要求可不低,既要深諳管理之道,又得具備協調各方的能力,懂業務需求自是錦上添花,至於技術,略知一二即可。項目經理接手項目後,率先聚焦業務需求,此階段技術人員宛如局外人,插不上手。雖說在多數公司,業務需求分析常由技術人員兼任,可這階段技術仍難顯身手。

業務需求,堪稱關鍵中的關鍵,於是乎,“懂業務” 成了炙手可熱的本領,公司内外皆奉爲圭臬。懂業務之人,未必親力親爲做需求,口述轉達給技術人員,讓他們自行消化理解,亦是常事。待業務需求敲定,技術實現階段姍姍來遲,卻因前期拖遝、後期緊逼,工期緊張得令人窒息,程序員們無奈只能挑燈夜戰,加給加點趕進度。據行業慣例,技術開發在整個項目周期中,所佔時間至多三分之一。爲何如此倉促?還不是因爲程序員們在與時間賽跑,晝夜不息!

如此一來,但凡 IT 公司裡挑燈夜戰之人,十有八九是技術開發人員。有些時候,加給雖能勉強保住進度,可實際狀況呢?程序員們疲於奔命,開發出的軟體僅能實現基本功能,易用性、可靠性根本無暇顧及。多數程序員整日機械重複,書寫著本可由程序生成的代碼,他們本該潛心構思、精心設計,怎奈現實緊迫,不容遐想。

歷經千辛萬苦,系統總算開發完畢,項目實施人員(多由程序員兼任)帶著系統奔赴客戶處部署上線。依照國人的行事風格,項目實施極其考驗項目經理的能耐,得把一盆平淡無奇的白菜湯吹噓成一桌珍饈美饌 —— 鮑翅宴;把系統彈出的錯誤信息包裝成貼心小提示;把繁瑣操作、糟糕體驗美化成保障系統安全的必要舉措……

這般,在雙方高層皆大歡喜,客戶實際使用者滿腹怨言中,項目草草收尾。整個項目進程裡,市場銷售拿單提成拿到手軟;項目經理引領項目走向成功,功勞卓著,加薪表揚紛至遝來;業務需求人員、售前人員業務知識見長,愈發 “懂業務”,公司爲留人才,加薪也不在話下。唯獨開發系統的技術人員,原地踏步,一無所獲。爲何?只因他們看似可有可無,每年大批大學畢業生爭著入行,各類 IT 培訓機構還源源不斷輸送新人。或許有人辯稱新人需培養,可瞧瞧當下開發工具日新月異,編程各環節漸趨自動化,程序員工作大幅簡化,會寫代碼又何足爲奇?如今開發都能圖形拖拽(如普元平台所示),新程序員培養成本微乎其微。所以,技術人員不過混口飯吃,哪有資格奢望加薪。

作爲項目金主與最終使用者的客戶,項目落幕,到手的卻是漏洞百出的系統,無奈木已成舟,湊合著用或干脆棄之不用。時日一長,系統逐漸荒廢,投資付諸東流。

由此,惡性循環悄然形成。技術人員不受重視,致其水平停滯不前(水平高的另謀高就),進而開發系統質量低劣,用戶對 IT 企業乃至整個行業信心受挫,新 IT 項目無人問津。於是乎,競爭白熱化,報價慘跌,利潤空間被極度壓縮,IT 企業爲求生存,慣用手段便是辭退高薪程序員,引入廉價新手,反正新手任勞任怨,加給不在話下。

只是,這般折騰,結局究竟幾何?

二、未來瞭望:新興互聯網公司異軍突起

回首往昔,IT 行業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巨頭把持,國内 IT 公司只能憑借 “了解國情” 這一微弱優勢,周鏇於技術含量有限的業務應用系統開發。

在業務應用開發進程中,多數傳統 IT 公司故步自封,技術上墨守成槼,認爲只要實現業務需求即可,無需鑽研新技術,有時甚至爲保産品穩定,將新技術拒之門外。

細究之下,我們提供的産品當真滿足用戶所需?即便功能達標,使用體驗能否便捷流暢?穩定性、可靠性是否過硬?系統運行效率有無提升空間?

長此以往,傳統 IT 公司技術愈發滯後,四處攬些一鎚子買賣,漸遭用戶與市場唾棄,末了,要麽倒閉關門,要麽換個馬甲繼續招搖撞騙。

反觀當下,諸多新興 IT 公司,尤其是互聯網企業,情形截然不同。市場銷售、項目管理不再是重中之重,用戶體驗才是王道。畢竟産品直面廣大網民,優劣由網民滑鼠點擊定奪。這便迫使互聯網企業在産品上精雕細琢,持續優化體驗,生怕被對手搶佔先機。

瞧瞧日常頻繁使用的軟體,輸入法、播放器、即時通訊工具、瀏覽器等等,幾乎每日都有更新版本。爲何如此頻繁?只因一日懈怠,便可能被對手彎道超車。互聯網用戶鉄面無私,不收賄賂,不徇私情,唯以軟體優劣論英雄。

在互聯網公司,産品研發至高無上,技術開發人員備受尊崇。這類公司,技術權重遠超業務。就拿業務來說,輸入法無非打字,播放器就是播放影音,功能大同小異,關鍵看誰的技術實現更驚豔,誰能讓用戶體驗更愜意!在這般重壓之下,互聯網公司技術人員拼命探索新技術,公司也全力支持他們提升技術功底。

時至今日,明眼人都能洞悉,國内傳統 IT 企業前路迷茫,風雨飄搖,而互聯網公司恰似朝陽初升,已然成爲未來主力軍。微軟這般行業巨擘,僅因向互聯網轉型稍慢,便被谷歌迅速趕超,甚至被甩在身後。

由此可見,國内傳統 IT 企業的陳舊思路實不可取,輕視技術者,終將深陷低質量惡性競爭泥沼,走向覆滅。

三、總結陳詞:技術爲王,業務次之

即便在傳統項目型 IT 企業,我也堅持認爲業務並非那般高深莫測。業務究竟何物?說白了,不過是一層薄如蟬翼的窗戶紙,輕輕一捅便破。除了核聚變計算機模擬這類高精尖項目,需專業知識加持,日常業務需求,歸結起來無非 “人之常情” 四字!深諳人情世故,便能吃透用戶業務。

以我自身爲例,畢業後投身一家大型 IT 國企,從事電子政務技術開發,兩年多時光,自覺積累頗豐的業務經驗。後續幾經輾轉,跳槽數次,業務方向頻繁變更,先前積累的業務知識無用武之地,反倒是技術沉澱與項目閲歷,助我迅速穿透業務表象,業務難題迎刃而解,從未構成阻礙。

 124c2de489da0a89c2ebaff6909ffbdc.jpg

閲完此文,您的感想如何?
  • 有用

    6

  • 沒用

    2

  • 開心

    2

  • 憤怒

    2

  • 可憐

    3

1.如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發郵件通知本站,該文章將在24小時内刪除;
2.本站標注原創的文章,轉發時煩請注明來源;
3.交流群: 2702237 13835667

相關課文
  • 古爾曼:蘋果公司正將更多注意力轉向6G研發

  • git clone或者git pull因爲網路問題導致失敗

  • 大裁員, 巨虧, 知乎“值乎”?

  • 小談互聯網變現掙錢的14個模式

我要說說
網上賓友點評
1 樓 IP 124.234.***.62 的嘉賓 说道 : 很久前
业务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桶就破。错别字

2 樓 IP 111.121.***.217 的嘉賓 说道 : 很久前
女女发

3 樓 IP 222.128.***.195 的嘉賓 说道 : 很久前
好多程序员活在自己的领域里, 出不来!只要拿钱就能换的, 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