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被裁掉的互聯網人,過得怎麽樣?

字號+ 編輯: 种花家 修訂: 种花家 來源: 网络转载 2023-09-05 我要說兩句(0)

經濟不好, 看樣子很風光的互聯網企業也開始裁員了。那些技術“大牛”們都去哪了呢

互聯網公司裁員潮後,有人領著一筆遣散費,開始尋找人生下個去處:

内容運營經理->逃往三亞

今年是我大學畢業的十周年,那時候千方百計想要紥根上海的我,如今卻成了一個不折不釦的“島民”。

而促使我做出這個決定的“導火索”,是我被騰訊裁員了。

被裁後的心境,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裁員發生在去年年初,說實話剛開始心情比較複雜,畢竟32嵗了,給自己留的時間也不多。但後來想想,工作了這麽長時間,我就沒休過超過一個月的假,當時拿到公司的裁員補償,又算了算手頭的存款,覺得經濟上沒什麽問題,就買了張去海南的機票,先浪一陣子再說,從三亞機場出來後第一次感受到了不用經常看手機,呼吸到新鮮空氣的自由感覺。

那時候心態上還是個“大廠人”,覺得自己賺的不少,把三亞的幾個五星級酒店挨個體驗了一下,上海的房租也沒落下,畢竟玩完之後,自己早晚會回去搬甎的。

第二階段發生在被裁後半年左右。一方面以前的同事們提醒我該找找下家了,受疫情影響行情不好,再找一份工作可能會被降薪,另一方面每當我回到上海,腦子裡都會控制不住地想念三亞海邊的生活,沒有那些精致的假象,日子卻又過得很充實。

精神上融入三亞的一個明顯變化是:我的物欲開始降低。剛開始來旅遊的時候特別看不上海灘邊那種幾十塊一套的泳衣,呆久了才發現,在這裡穿貴的東西,大家只會覺得你這人很浮誇。

放棄上海戶口搬來三亞,其實内心搖擺了很久,因爲這個選擇意味著,我和過去幾十年的執念和解。在三亞的大半年讓我意識到,人不應該強行呆在自己不舒服的環境裡。雖然收入跟在互聯網大公司沒得比,但人可以松弛下來,也不用糾結買房的問題,我的存款可以在這開個店,落戶還可以拿到政府的補助。

現在的餐厛是和在三亞認識的朋友合夥開的,對方以前是料理學校畢業的,我則在推廣運營上有些經驗。去年疫情反複,有段時間差點就開不下去了,好在生活開始恢複正常,今年春節期間有一段旅行高潮,終於看到了努力的回報,生意夥伴也松了一口氣,有次吃飯開玩笑說來三亞曬黑的皮膚終於物有所值了。

我們各司其職的背後,是理念上的契合:告別那種大都市的“表面精致”,活得自在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産品經理: 沒技術的光環, 啥也不是

其實我對裁員這件事是有預期的。兩年前,我所在的公司裁掉了整整一個部門的人,除了老大轉崗去了別的部門,下面幹活執行的人一個都沒留。

我從大三開始就一直輾轉各互聯網大廠,雖然被裁時手下也有3-4人的小團隊,但我依然覺得,自己沒什麽能拿得出手的技術。

以前在大公司當螺絲釘的時候,我就去培訓學校諮詢過咖啡師的課程,最終因爲自己時間不允許而作罷。所以被裁後考慮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報個班,然後開個店,地點也考慮好了,去海南,因爲有朋友想去陵水開個酒吧,不過後來,這個事也不了了之了。

後來,我去雲南旅遊,機緣巧合認識了一個從國外回來創業的當地咖啡師,因爲失業後時間自由,對方的價格也更低,我就順勢報了半個月的課程。

沖咖啡沒有想象中容易,我在那半個月的時間裡,也深刻意識到天賦對於一門手藝的影響。我在味覺和嗅覺上不那麽敏感,同期學員裡我的學歷是最高的,但上手的速度反而比較慢。

在雲南呆了大半個月後,我萌生了留在當地的念頭,師傅的咖啡店旺季時需要人搭把手,我也想鞏固一下自己的技術,因爲一旦回上海,遍地的咖啡厛會讓我習慣於眼前的便利而疏於練習。

在麗江短居的大半年,其實並沒有脫離和大城市的聯繫,店裡經常有北上廣深過來旅遊的年輕人,給他們沖完咖啡後我會習慣性和他們聊一聊,焦慮和危機感是不變的主題。

很多時候我會隱瞞自己過去的大廠經歷,未來的十年,我不想再靠光環活著,被單純當成一個咖啡師,也挺好的,不是嗎?

市場經理: 創業比在大廠當個小職員難

我本身就是海南人,因爲出去讀書,高中畢業以後就一直在大城市生活。可能因爲來自小地方,以前有種根深蒂固的想要紥根大城市的念頭,前些年工作也都是奔著這個目標去槼劃的。

我剛被公司裁員的時候,也沒動過要回老家的念頭,覺得換個工作就好了嘛,誰知道在後一家公司呆了半年不到,我又被裁了。心理上有點崩不住了,想著先回家休整一下再做下一步打算。

可能因爲我是家裡學歷最高的吧,又有大廠的工作經驗加持,回家後我舅話裡話外都流露出我能去幫他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幫他賣土特産。

我一開始也沒太當回事,只覺得是找到新工作之前順手幫個忙,可實際做起來才發現,想要從0到1搭建一個東西,可比我以前在互聯網公司做螺絲釘要難上數倍,再加上在小縣城,更是難上加難。

過去習慣了和各種同行打交道,大家交流都有一套特定的語言,可是在老家,沒人懂你在說什麽。開個抖音直播吧,連播一個月,每天在線觀看人數隻有十幾個人,那時候才發現,脫離平台之後,自己什麽也不是。

挫敗的心理也從另一方面激起了我的鬥志,回去再找個公司接著卷,卷到35嵗可能也到不了管理層,還不如留在家裡踏踏實實做事,至少心理上不再漂著,我現在這個年紀,是時候該拋棄幻想了。

 

閲完此文,您的感想如何?
  • 有用

    0

  • 沒用

    0

  • 開心

    0

  • 憤怒

    0

  • 可憐

    0

1.如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發郵件通知本站,該文章將在24小時内刪除;
2.本站標注原創的文章,轉發時煩請注明來源;
3.交流群: 2702237 13835667

相關課文
  • 古爾曼:蘋果公司正將更多注意力轉向6G研發

  • git clone或者git pull因爲網路問題導致失敗

  • 大裁員, 巨虧, 知乎“值乎”?

  • 小談互聯網變現掙錢的14個模式

我要說說
網上賓友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