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聯合Arm蠶食Intel

字號+ 編輯: 国内TP粉 修訂: 听风就是我 來源: 澎湃新闻 2023-09-09 我要說兩句(0)

當小編看到原標題(x86“聯合”Arm逼宮x86)的時候震驚了,外行果然寫不了本行業的新聞。在此重新做了一些改動。

一直以來,服務器和數據中心CPU市場都是x86的天下,代表廠商則是英特爾,該公司長期佔據著該市場90%以上的份額。近些年,情況有所改變,特別是AMD的崛起,在三、四年的時間内,蠶食了不少原本屬於英特爾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基於Arm架構的CPU也在向x86發動進攻,無論是在PC,還是在服務器市場,都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潛力。

四年前,AMD在PC用CPU市場的快速崛起成爲了當時芯片業現象級的事件,也就是從那時起,該公司開始了對英特爾PC處理器市場的蠶食操作,目前,已經佔到了該市場27%的份額,表現非常搶眼。然而,在四年前的服務器市場,AMD對英特爾幾乎沒有威脇,後者依然牢牢地掌握著當時95%左右的市場份額。四年後的今天,情況有了很大不同,AMD在服務器CPU市場令英特爾坐立不安。

AMD強攻

據Mercury Research統計,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服務器CPU出貨量下降,但AMD繼續保持三年來的季度份額增長態勢,AMD的EPYC已經在某些應用市場對英特爾的Xeon D造成了沉重打擊。英特爾方面,該公司近期正在向一些客戶發貨新品Sapphire Rapids Xeons,但其市場份額依然在被AMD蠶食,具體如下圖所示,AMD的市場份額一直在穩步增長,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已經達到11.6%。

DigiTimes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在服務器市場,AMD處理器的出貨量在2023和2024年都將持續上升。目前,該公司平台在數據中心、HPC和雲耑服務器市場的滲透非常成功,預計2024年將佔據近18%的市場份額,高於2020年的10.1%和2023年的16.3%。

相比於競爭對手的産品,AMD EPYC處理器擁有更多的内核數量,可以提供更好的vCPU服務,對於運營商來說更具有吸引力。據供應鏈的消息人士預計,微軟和谷歌等都打算在未來幾年擴大採用AMD的産品,收購賽靈思(Xilinx)也使得AMD在邊緣服務器和FPGA市場更具競爭力。

基於已經取得的成績,AMD還在持續發力EPYC處理器。當下,AMD正在向服務器市場力推EPYC Milan和 Milan-X,從2023年開始,將推出第四代EPYC Genoa、EPYC Genoa-X處理器(基於Zen 4微架構),還會有基於Zen 4c架構的Bergamo,Genoa最多擁有96個内核,Bergamo最多擁有128個内核,預計都會在2023年推出。之後,還將推出帶有3D垂直緩存(3D V-Cache)、邊緣計算能力的EPYC Siena,主要用於拓展電信和邊緣計算市場。另外,該公司還將推出第一個數據中心APU。

另外,AMD第五代EPYC“都靈”系列將於2024年上市,“都靈”將採用4nm和3nm制程,也帶有3D V-Cache,並將進行更高水平的雲優化。

這裡著重介紹一下Zen 4c内核,它在概念上類似於基於Arm或x86架構的其它芯片中的效率内核(e-core)。這些“c”内核比將在Genoa首次亮相的標準Zen 4内核小,因爲它消減了某些不必要的功能以提高計算密度,這些芯片具有密度優化的緩存層次結構,以增加内核數量,從而滿足需要更高線程密度的雲工作負載。Zen 'c'内核支持完整的Zen 4 ISA,與英特爾的Alder Lake類似,AMD不會禁用AVX等功能。

AMD還將推出第一個數據中心APU,即採用5nm制程工藝的Instinct MI300,它的最大特點是將在同一芯片上集成CPU和GPU内核,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使用該公司第四代Infinity Fabric互聯技術,將Zen 4 CPU内核、CDNA 3 GPU内核與一致的内存接口等Chiplet連接在一起。

Arm架構廠商跟進

長期以來,惠普、AMD、博通、高通等美國企業都曾發布過基於Arm架構的服務器CPU,但全都折戟沉沙。但近些年,情況發生了變化,隨著架構、技術更新,Arm服務器生態逐步完善,開始進入良性發展期。

x86架構CPU的最大劣勢在於,其並非專爲數據中心設計。從設計初衷、應用場景而言,x86芯片過去主要用於移動耑或非雲耑業務,在過去20年用於數據中心和雲耑業務,主要原因是客戶除了x86芯片外沒有更好的選擇。

近幾年,基於Arm架構的服務器出貨量持續提升,預計到2024年有望佔總市場份額的10%,而2020年是3%。在這一波增長中,亞馬遜和英偉達是主要推動者。亞馬遜針對邊緣服務器應用推出了基於Arm架構CPU的Outposts混合雲系統,以擴大其企業雲服務業務;英偉達的Grace系列CPU,通過整合GPU和DPU,將目標鎖定在HPC和AI服務器市場。

當然,推動Arm服務器CPU發展的不止以上這兩家,還有多家廠商在發力,例如:日本“Fugaku”超級計算機中的富士通A64FX,亞馬遜網路服務的Graviton系列,以及Ampere Computing的Altra和Altra Max系列處理器。另外,SiPearl,華爲海思和飛騰也在持續輸出Arm服務器CPU産品。

與x86架構相比,Arm的最大優勢就是低功耗,這一點,特別適用於方興未艾的邊緣計算市場,因爲邊緣計算場景的高強度推理運算嚴重受限於功率配額。以蘋果的M系列Arm處理器爲例,它只需要同等級別x86芯片幾分之一的功耗,就能提供與之相當的性能。此外,新創公司Ampere的産品也非常有特色,該公司已在雲計算和邊緣計算應用領域取得了初步成功,據悉,Cloudflare去年在其邊緣數據中心内淘汰了AMD的第二代EPYC處理器,轉而使用Ampere的Altra芯片,Cloudflare稱,這些芯片的每瓦性能比AMD的高出57%。

作爲行業巨頭,英偉達也非常關注邊緣計算市場,不只有Grace CPU,該公司還向邊緣和嵌入式AI應用系統集成商開放了其Jetson AGX Orin平台,該平台採用Ampere系列GPU(這裡的Ampere是産品名稱,不是前文提到的Ampere公司)和12核Arm Cortex-A78AE芯片。

預計有幾家系統供應商將在2023年推出使用英偉達Grace Superchip(基於Arm架構)的産品,Grace Superchip結合了兩個Grace CPU,以及 Grace-Hopper Superchip,它將一個 Grace CPU 和一個 Hopper GPU 結合在了一起。

Arm架構CPU出現了較好的發展勢頭,然而,與英特爾、AMD等x86系巨頭相比,其生態系統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性能上,英特爾的服務器芯片價格從數百美元至上萬美元不等,差異很大,Arm陣營完全可以從低耑切入,但在生態方面,有著幾十年積累的x86陣營已經很完善,服務器耑的軟體、開發工具、API遠勝Arm陣營,這些是Arm今後要重點下注的。

與服務器應用相比,Arm在PC市場的表現更加亮眼,這可以爲其在服務器市場的發展帶來更多信心。Arm在PC領域的發展主要由蘋果公司推動,包括Chromebook和蘋果基於M1的Mac,已經獲得了市場和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蠶食了不少x86架構CPU的份額。

英特爾應對

面對同爲x86系的AMD,以及Arm系衆多廠商的“聯合”進攻,服務器CPU霸主英特爾也在積極應對,除了推出新産品之外,該公司在未來服務器CPU發展上也做了更有針對性的槼劃。

新産品方面,比較受關注的是今年2月英特爾發布了Xeon-D 1700與2700系列處理器,集成了20個内核,採用該公司已成熟量産的10nm制程工藝。

對手步步緊逼,使得英特爾必須改變以前處於絕對霸主地位時那種“以我爲主”的狀態,開始重視客戶的聲音和反餽。並且已經意識到:僅在x86 CPU上進行通用計算的時代已經結束,也正是因爲如此,AMD以4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FPGA制造商Xilinx,此後不久又以19億美元收購了DPU制造商Pensando。實際上,英特爾在這方面的行動更早,該公司在2017年就收購了當時全球排名第二的FPGA廠商Altera,目的就是爲其服務器CPU添加一雙FPGA翅膀,之後還收購了神經網路處理器廠商Nervana Systems和Habana Labs。但從收購後運轉的實際情況來看,效果似乎並不明顯,反倒是那之後,主要競爭對手AMD和英偉達發展得風生水起。

總結經驗和教訓之後,近幾年,英特爾在原有CPU+FPGA的基礎上,向更深層異構計算方向挖掘發展潛力,提出了IPU,它將CPU、FPGA、GPU、AI等功能充分整合,以滿足市場和客戶的多維度需求,同時也開啓了對競爭敵手AMD和英偉達的反擊。未來,這三大服務器處理器廠商必將在異構計算方面有一場殊死搏鬥。

對於與Arm的競爭,除了以上策略,英特爾還在布局新興CPU架構RISC-V。

2021年6月,英特爾提出以20億美元收購全球首家基於RISC-V定制化的半導體企業SiFive,但由於這兩家公司無法就如何將SiFive技術整合至英特爾的芯片路線圖,以及收購相關的財務條款達成共識,收購未果。

今年2月,英特爾宣布加入全球開放硬件標準組織RISC-V International,直接成爲高級會員(Premier)。英特爾代工服務(IFS)客戶解決方案工程副總裁 Bob Brennan 也加入了 RISC-V 董事會和技術指導委員會。英特爾還成立了一個 10 億美元的 IFS 創新基金,其合作夥伴將通過IFS制造 RISC-V 芯片,英特爾還將授權差異化 RISC-V IP。

不久前,該公司宣布與巴塞羅那超級計算中心(BSC)共同投資4億歐元研發RISC-V架構處理器。該處理器可用於構建 zettascale 超級計算機。

英特爾大力投資RISC-V,一方面是爲其晶圓代工業務培育市場和客戶,同時也是在應對Arm的競爭。可以說,通過這些措施,英特爾在應對Arm軍團和x86系老對手AMD的“聯合”進攻時,回擊方式更加多元和立體,而不只是像以前那樣單一(只靠推x86架構CPU)。


閲完此文,您的感想如何?
  • 有用

    1

  • 沒用

    0

  • 開心

    0

  • 憤怒

    0

  • 可憐

    0

1.如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發郵件通知本站,該文章將在24小時内刪除;
2.本站標注原創的文章,轉發時煩請注明來源;
3.交流群: 2702237 13835667

相關課文
  • 古爾曼:蘋果公司正將更多注意力轉向6G研發

  • git clone或者git pull因爲網路問題導致失敗

  • 大裁員, 巨虧, 知乎“值乎”?

  • 小談互聯網變現掙錢的14個模式

我要說說
網上賓友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