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

CSS的幾個核心概念

字號+ 編輯: 种花家 修訂: 种花家 來源: 兴趣部落 2023-09-12 我要說兩句(0)

本文將講述 CSS 中最核心的幾個概念,包括:盒模型、position、float等。這些是 CSS 的基礎,也是最常用的幾個屬性,它們之間看似獨立卻又相輔相成。爲了掌握它們,有必要寫出來探討一下,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元素類型

HTML 的元素可以分爲兩種:

  1. 塊級元素(block level element)

  2. 内聯元素(inline element 有的人也叫它行内元素)

兩者的區別在於以下三點:

  1. 塊級元素會獨佔一行(即無法與其他元素顯示在同一行内,除非你顯式修改元素的 display 屬性),而内聯元素則都會在一行内顯示。

  2. 塊級元素可以設置 width、height 屬性,而内聯元素設置無效。

  3. 塊級元素的 width 默認爲 100%,而内聯元素則是根據其自身的内容或子元素來決定其寬度。

最常見塊級元素應該是

<div><p>

,内聯元素有

<a><img/>

等等,完整的元素列表可以谷歌一下。

具體來說一下吧,

.example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

我們爲div設置上面的樣式,是有效果的,因爲其是塊級元素,而對span設置上面的樣式是沒用的。要想讓 也可以改變寬高,可以通過設置 display: block; 來達到效果。當 display 的值設爲 block 時,元素將以塊級形式呈現;當 display 值設爲 inline 時,元素將以内聯形式呈現。

若既想讓元素在行内顯示,又能設置寬高,可以設置:

display: inline-block;

inline-block 在我看來就是讓元素對外呈内聯元素,可以和其他元素共處與一行内;對内則讓元素呈塊級元素,可改變其寬高。

HTML 代碼是順序執行的,一份無任何 CSS 樣式的 HTML 代碼最終呈現出的頁面是根據元素出現的順序和類型排列的。塊級元素就從上到下排列,遇到内聯元素則從左到右排列。這種無樣式的情況下,元素的分布叫普通流,元素出現的位置應該叫正常位置(這是我瞎起的),同時所有元素會在頁面上佔據一個空間,空間大小由其盒模型決定。

盒模型

頁面上顯示的每個元素(包括内聯元素)都可以看作一個盒子,即盒模型( box model )。請看 Chrome DevTools 裡的截圖:

可以顯而易見的看出盒模型由 4 部分組成。從内到外分別是:

content -> padding -> border -> margin

按理來說一個元素的寬度(高度以此類推)應該這樣計算:

總寬度 = margin-left + border-left + padding-left + width + padding-right + border-right + margin-right

但是不同瀏覽器(你沒有猜錯,就是那個與衆不同的瀏覽器)對寬度的詮釋不一樣。符合 W3C 標準的瀏覽器認爲一個元素的寬度只等於其 content 的寬度,其餘都要額外算。於是你槼定一個元素:

.example {
    width: 200px;
    padding: 10px;
    border: 5px solid #000;
    margin: 20px;
}

則他最終的寬度應爲:

寬度 = width(200px) + padding(10px * 2) + border(5px * 2) + margin(20px * 2) =  270px;

而在 IE(低於IE9) 下,最終寬度爲:

寬度 = width(200px) + margin(20px * 2) = 240px;

我個人覺得 IE 的更符合人類思維,畢竟 padding 叫内邊距,邊框算作額外的寬度也說不下去。W3C 最後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在 CSS3 中加了 box-sizing 這個屬性。當我們設置 box-sizing: border-box;  時,border 和 padding 就被包含在了寬高之内,和 IE 之前的標準是一樣的。所以,爲了避免你同一份 css 在不同瀏覽器下表現不同,最好加上:

*, *:before, *:after {
  -moz-box-sizing: border-box;
  -webkit-box-sizing: border-box;
  box-sizing: border-box;
}

這裡還有兩種特殊情況:

  1. 無寬度 —— 絕對定位(position: absolute;) 元素

  2. 無寬度 —— 浮動(float) 元素

它們在頁面上的表現均不佔據空間(脫離普通流,感覺像浮在頁面上層一樣,移動它們不影響其他元素的定位)。這就涉及到另外兩個核心概念 position 和 float。

position

position 這個屬性決定了元素將如何定位。它的值大概有以下五種:

具體效果可以參考w3school的實例,或者自己寫一下就明白了。

每個網頁都可以看成是由一層一層頁面堆曡起來的,如下圖所示。

position 設置爲 relative 的時候,元素依然在普通流中,位置是正常位置,你可以通過 left right 等移動元素。會影響其他元素的位置。

而當一個元素的 position 值爲 absolute 或 fixed 的時候,會發生三件事:

  1. 把該元素往 Z 軸方向移了一層,元素脫離了普通流,所以不再佔據原來那層的空間,還會覆蓋下層的元素。

  2. 該元素將變爲塊級元素,相當於給該元素設置了 display: block;(給一個内聯元素,如 ,設置 absolute 之後發現它可以設置寬高了)。

  3. 如果該元素是塊級元素,元素的寬度由原來的 width: 100%(佔據一行),變爲了 auto。

由此觀之,當 position 設置爲 absolute 或 fixed,就沒必要設置 display 爲 block 了。而且如果你不想覆蓋下層的元素,可以設置 z-index 值 達到效果。

float

float 顧名思義,就是把元素浮動,它的取值一共有四個:left right none inherit,光看名字就懂了,無需多言。

最初的 float 只是用來實現文字環繞圖片的效果,僅此而已。而現在 float 的應用已不止這個,前輩們也是寫了無數博文來深入淺出的講解它。

我就不班門弄斧寫原理了,只說說 float 的幾個要點就行了:

  1. 只有左右浮動,沒有上下浮動。

  2. 元素設置 float 之後,它會脫離普通流(和 position: absolute; 一樣),不再佔據原來那層的空間,還會覆蓋下一層的元素。

  3. 浮動不會對該元素的上一個兄弟元素有任何影響。

  4. 浮動之後,該元素的下一個兄弟元素會緊貼到該元素之前沒有設置 float 的元素之後(很好理解,因爲該元素脫離普通流了,或者說不在這一層了,所以它的下一個元素當然要補上它的位置)。

  5. 如果該元素的下一個兄弟元素中有内聯元素(通常是文字),則會圍繞該元素顯示,形成類似「文字圍繞圖片」的效果。

  6. 下一個兄弟元素如果也設置了同一方向的 float,則會緊隨該元素之後顯示。

  7. 該元素將變爲塊級元素,相當於給該元素設置了 display: block;(和position: absolute; 一樣)。

這裡還有個東西,就是廣爲人知的——清除浮動。具體的方法五花八門,可以看這篇:那些年我們一起清除過的浮動,我就不多說了。

閲完此文,您的感想如何?
  • 有用

    1

  • 沒用

    1

  • 開心

    1

  • 憤怒

    1

  • 可憐

    0

1.如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發郵件通知本站,該文章將在24小時内刪除;
2.本站標注原創的文章,轉發時煩請注明來源;
3.交流群: 2702237 13835667

相關課文
  • 多個高度相同, 屬性inline-block的div,有的div沒有内容而有的div有内容,有内容的會下沉?

  • 讓整個網頁全局變成黑白色調的css代碼

  • CSS生成内容

  • CSS3外輪廓屬性

我要說說
網上賓友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