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手機似乎是身體的一部分,睡前瘋狂刷社交網站才能入睡,否則心神不寧,這樣的人肯定不止你一個。然而,研究已經表明,“睡前使用手機影響身體健康”並非毫無依據,挪威的科學家已經用數據闡明了手機的危害。
盡管你會認爲睡前玩遊戲有助於放松心情,但數據告訴你,事實恰恰相反。
研究團隊調查了10000名青少年,均在16-19嵗之間。整個調查持續兩年,調查結果於本周一發表在了毉學雜志 BMJ Open上。
調查中,這些年輕人被問及睡眠的狀態、他們在課餘時間看多長時間的屏幕、以及用的是什麽設備。被調查者普遍表示,每天的睡眠時間要在8-9個小時,才能保证基本的精力儲備。然而,調查結果也顯示,每天使用屏幕超過四小時的人,睡眠時間大幅縮減到5小時以下的可能性,會增加3.5倍。
同時,這些人也有49%的可能性在睡前花費超過1個小時入睡,一般而言,成人入睡的時間是30分鍾。如果你在睡前一小時使用電腦或手機,這個可能性會分別增加到52%和48%,入睡時間超過兩個小時的可能性是53%和35%。影響入睡時間的不止有電腦和手機,MP3、平板、遊戲機、電視同樣會延長入睡時間。
所以,調查結果顯示了睡眠狀態與設備使用時間的關係:使用設備的時間越長,面臨的失眠風險越高。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與睡眠延遲(SOL)和睡眠不足是正相關關係,也就是:使用設備時間越長,入睡延遲和睡眠不足的症狀越嚴重。睡眠時間與電子設備使用呈顯著負相關關係,即:使用時間越長,睡眠時間越短。
研究項目的負責人Mari Hysing對這個研究結果提出了幾點解釋。首先,顯而易見的是,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侵蝕了原本屬於睡眠的時間。另外,電子設備的光線會擾亂人體的晝夜節奏,當人想要睡覺是,這些光卻干擾大腦,讓大腦再次興奮。
再有,玩遊戲有可能造成肌肉酸痛、神經緊張或是頭痛,這些都會對睡眠質量造成影響。總之,電子設備從生理和心理上讓人亢奮,而睡前這段時間,人應該放松從而進入睡眠狀態。
當然,這項研究還需要更多的數據來明確電子設備和睡眠行爲的關係,現在的科學研究也無法準確的解釋電子産品和失眠是否有聯繫。不過,我們可以做一些基本的行爲調整,來減少手機電腦對睡眠的負面影響,比如選擇用電子設備閲讀而不是玩遊戲,並且放慢閲讀速度,調暗設備的亮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