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個躺在床上渾身抽搐,只能靠不間斷吸氧維持生命的男人名叫王剛。
他是武漢化工學院的高材生,但因爲沉迷網路遊戲, 他離家出走了十年。
竭力沉醉DNF的王剛在屏幕前倒下
2011年5月6號下午,31嵗的王剛被人發現暈倒在網吧電腦前,此時的他因熬夜打騰訊發行的網路遊戲DNF(地下城與勇士)積勞成疾,已經是肺結核晚期了。在這之前七個月的時間裡,王剛的吃喝拉撒都在這間破敗的小網吧裡。
因爲最近拼命熬夜玩DNF,此時的王剛雙目無神、形容枯槁,一頭長髮邋裡邋遢地搭在肩膀上,就連站著拍照都堅持不了幾分鍾。被武漢救濟站的工作人員發現後,他被十年未見的父母領回了家。但僅僅過了四天,他就因病情過重離開了人世。王剛去世前留在人世的最後一句話是:(網遊)太有意思了,你們是無法理解的。
骨瘦嶙峋的電競網遊大神
王剛的父親是村裡的民辦教師,母親在家務辳,爲了供王剛讀書,家裡人欠了不少外債。好在王剛很爭氣,國學升國中時,王剛在全縣2000多名的學生中,考了第三名的好成績,在這之後又考上了湖北省赫赫有名的天門中學。雖然高三時他也因沉迷遊戲而被班主任勸退,可在家僅複習了1個月,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武漢化工學院的精細化專業,成爲了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此時的王剛可謂前途一片光明。
2001年大學畢業後,王剛向父母提出要去武漢闖蕩,臨行前父親親自將他送上火車,並遞給他五百塊錢,囑咐他找到工作後一定要給家裡來個信,但從那以後,父母就再也沒有了兒子的音訊,王剛就像人間蒸發了一般。直到2011年,失蹤了十年的王剛才有了消息,此時的王剛已經變得骨瘦嶙峋,不僅身無分文,而且身患重病,已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據同行的記者回憶,王剛和父母的相認時並沒有想象中的抱頭痛哭,相反的,多年的尋找已經讓眼前的老人麻木。據王剛後來解釋,自己之所以十年不回家,是因爲沒有在大城市闖出一番事業,沒臉再回家。原來,早在1997年剛上大學時,王剛就因無人管教而再次染上網癮,大一大二時,王剛對遊戲還只是愛好,從大三下學期開始,他就完全迷上了打網遊。
爲了看懂遊戲裡的日文,他還專門選修了一門日文課,可學了個大概之後,他就不去上課了。除了回宿捨睡覺,平時根本見不到人。後來一起大四畢業的同學都忙於找工作,可王剛則因多門學測不及格沒有拿到畢業证。他對此似乎不太在意,甚至連學校的畢業合影都沒有參加。
因爲沒有畢業证,離開學校的王剛一直沒找到工作,只能在朋友的介紹下,靠賣二手書維持生計。
哪怕是這樣,王剛借錢也要去上網。
到2004年,王剛網上活躍時間越來越長,從每天幾小時發展到了連續在網吧包夜,而他上網的費用,就是每月在街機遊戲厛給人修遊戲機掙的300塊。再後來街機遊戲厛倒閉,王剛就開始靠著賣網遊裡的裝備和金幣掙錢。朋友覺得這樣根本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勸告他不要沉溺在遊戲世界裡,可他反而有意地開始有意的疏遠朋友。
10年間,王剛所有現實中的朋友都和他斷了聯繫,漸漸地,也沒有人再知道王剛的下落。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王剛是個無人知曉的loser,但在網路世界裡他卻是叱吒風雲的遊戲大神,甚至還在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王剛時代”。網友“空”是2007年在遊戲論壇和王剛相識的,因爲兩個人經常在遊戲的師徒系統裡組隊玩。一直以來,空便和王剛以師徒相稱,在空的眼裡,網路世界裡的王剛是一個稱得上完美的人。他不僅遊戲等級高,還樂於助人且從不說脏話,素質涵養非常高。這讓他受到了無數遊戲粉絲的喜歡和追捧,也讓他在虛擬世界中越陷越深。
這個看起來十分破敗的網吧,就是王剛去世前七個月生活過的地方。網吧裡光線很暗,沒有門窗,木質的椅子,桌子也大多破舊,網吧裡還時不時地傳來陣陣惡臭……越往裡走,惡臭味就越明顯。
網吧的盡頭擺放著一張黑色的沙發,上面堆滿了各種生活用品,這就是王剛每天用來休息的地方,旁邊的紅色塑料盆是王剛用來洗漱的。
桌子上放著一個不鏽鋼飯盆,王剛每天只吃一些炒飯、炒面。後來,王剛病得不能動了,就只能依靠網吧的網管給他買飯吃。
視電競爲榮耀, 直至身死不悔
5月6日下午,終日沉溺於網路遊戲的王剛,倒在沙發上一動不動,直到晚上八點,網吧的人怕出意外才報了警。
他被送到毉院後,曾有過短暫的清醒,但清醒過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別人炫耀自己的遊戲等級段位,說他自己手上有20多個遊戲大號都是他沒日沒夜在遊戲裡練級養成的。
他自稱每天靠賣裝備賺錢能掙個60到80塊左右,一個月下來也能有2000多。但生病之後,他的收入就比之前少了一半,由於王剛的肺結核已經到了晚期,在毉院住了兩天後,他就被父母帶回了家中。之前的遊戲網友在得知他的經歷後,想要花八千元買下他手中的頂級賬號,但他卻怎麽也不肯賣。在他的眼中,這些賬號是“榮譽”的象征,比他的命更重要。
在王剛回家後的第四天,他終因病情過重離開了人世,父母將他葬在了村後的公共墓地裡。這個曾經的網路大神最終還是長眠在了這片泥濘荒涼的土地上,他去世後留下的,除了只有自己知道密碼的兩張銀行卡,就只剩下了二十幾個被他視爲榮譽象征的網遊賬號。
電競的強者角逐,實爲遊戲制作者的掌中玩物
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網遊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大網路遊戲公司開足馬力研發實施用戶粘性營銷方案, 國家強制要求的防沉迷系統詭異般地和一群希求用戶沉迷的遊戲制作者、運營者糾纏到一起,如同天使和惡魔的較量。部分網遊極度腐蝕著中國青少年,削弱著國力。無數的中國大衆開始沉迷所謂遊戲電競,神似甲午海戰事件前夕廣泛吸食鴉片的場景,一部分人甚至爲了遊戲荒廢學業、家業,被人戲稱爲精神嗨客。
心理學家研究認爲,人類的智力發育也表現在興趣的更疊中,在全年齡段的人群調研中,人們普遍處於興趣成長和轉移的過程。從嬰幼兒時期喜歡樂高玩具、積木等益智産品,直到樂於收看卡通、動漫視聽節目、玩一些簡單遊戲,再投入到組建家庭、專注工作事業等“重頭戲”的浩瀚人生旅程。有相當一部分的興趣愛好項,隨著不同年齡階段智力發育水平的成長而被拋棄,從而産生興趣疊代現象。而隨著遊戲産業和相關專項遊戲心理學研究的發展和遊戲産品開發者的融合努力,有相當一部分人難以擺脫他們所在階段的興趣,停止生長, 被迫“留”在了遊戲階段。
遊戲沉迷,始終是目前很多家庭都面臨的一個問題。在問題解決的範疇中,更加依賴“個人自制力”。遊戲本身“似乎”無錯,有些人甚至以爲遊戲玩的好,证明一個人聰明。但對那些自身控制力差的人來說,一款款網遊,倣佛就是一個個無形的殺手。而王剛的故事也警示我們,遊戲是遊戲,人生是人生。固執沉溺在遊戲世界裡的人,終將被遊戲奪去更寶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