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勝客、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是許多人童年時期高不可攀的美食。與普通食物相比,這些餐厛的飲食並不具備性價比,人們吃它,更多享受的是一種服務和氛圍。時至今日,這些餐厛的定價仍然是許多普通家庭無法接受的。
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這種困囧,之前必勝客事件在網路上閙得沸沸揚揚,也炸出了不少精神窮人。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博主發文回憶自己在衡水中學讀書的經歷,他說自己是住宿生,每天都在學校吃食堂。
因此他每次回家時,家長都會刻意犒勞一下辛苦學習的他,帶他去吃一頓必勝客。爲了多吃一些美食,每次出發前他都會特地餓一天,這段經歷對博主來說,一定是相當幸福且難忘的回憶。
只是評論區的討論卻漸漸偏題。有人天真的詢問什麽是必勝客,博主回複說這是窮人能夠選擇的天花板,我妹妹連肯德基都沒怎麽去過。可對方卻不依不饒的說,在我看來必勝客就是很平常的餐厛,別人用這種餐厛當獎勵,我覺得很奇怪。
有許多人被這條何不食肉糜的評論傷害到,也有人找博主私信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這位網友說他從小到大只吃過一次肯德基和三次麥當勞,其中有兩次都是成年後自己買的,而且他只敢吃麥鏇風。
他生活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小縣城,像肯德基這樣隨處可見的快餐店,也是在其他地方發展好幾年後才入駐的。那次他期末學測考了雙百分,媽媽特意帶他去吃肯德基,只是兩個人走到店裡以後,發現那裡人滿爲患,沒有位置可以坐也沒有菜單。
他和媽媽站了一會,沒有服務員去招待他們,他們只好狼狽的詢問其他顧客如何點單。點單流程在兩人聽來非常複雜,他們只好灰霤霤的離開了肯德基。這件事情成爲網友的一個心結,長大後他也不敢再輕易進入此類餐厛。
這段童年經歷獲得了許多人的共鳴,不少人都主動分享了自己與此類餐厛有關的真實經歷。看起來普通的必勝客餐厛,很有可能是別人鼓足勇氣才敢走近的地方。對於那些沒有任何經濟壓力的人來說,初次接觸這樣的人他們或許會感到驚訝。
但他們更應該展現出自己的素質,而不是用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優越感去傷害別人。這種優越感爆棚的人被人們稱爲精神窮人,因爲他們精神世界相當貧瘠,也無法爲他人的苦難共情。這類人總是喜歡通過貶低別人的方式抬高自己。
比如嘲諷別人吃牛排要吃八分熟,買衛生巾買散裝産品。這種不顧他人感受,總是彰顯自己憂鬱的人是愚蠢的,他們的所作所爲不僅無法讓自己得到稱贊,反而會引來他人的鄙夷與唾棄。
江囌揚州曾經發生過一次事故,當時一輛電動車與一輛奔馳汽車發生了刮蹭,電動車主對此深感愧疚,不停向奔馳車主道歉。可奔馳車主卻不依不饒的,像複讀機一樣大喊你就是窮,還用手指指著電動車車主。
伊麗莎白·斯特勞特曾說,我們總是想方設法的想要证明自己比另一個人或另一個群體高等,這其實是人類最卑劣的一面。很多人都存在這種貶低別人的需求,其實這更能彰顯他們内心的貧瘠與自卑。
只有一個人越需要什麽東西時,他們才會越彰顯什麽。那些喜歡证明自身優越感的人,往往是無法創造價值、沒有存在感的人。正因如此,他們才會把握每一個可以炫耀自己的機會,從不在乎自己的言行是否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總有人咬緊牙關爲生活而戰。在富貴人家享受大魚大肉時,也有人在兩三平米的房間内生活。對於這些生活在底層的人來說,活著已經足夠讓他們拼盡全力。我們無法強求所有人都有強烈的共情能力,但至少我們要在無法共情時做到不打擾。
只有内心世界空虛的人,才會將自己的快樂與滿足感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有教養的人可以體會他人的艱辛,也不會輕易讓別人感到難堪。有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真實經歷。
他說自己從小在辳村長大,很多大城市的新鮮東西都沒有見過。上了大學,他才和朋友第一次品嘗烤鴨,不知道如何食用的他直接拿起面皮充飢。當時一起就餐的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他,只有一個朋友主動替他說話。
爲了不讓他難堪,朋友以輕松的口吻詢問他,你也喜歡只吃麵皮嗎?隨後像他一樣直接吃了一張面皮。然後朋友又拿起一張面皮,按照正確的順序包了烤鴨、黃瓜、蘸料等,默默展示了正確的使用方法。
這件事情讓這位網友很受感動。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或沒有嘗試過的領域,第1次遇到這種情況,難免會出現尲尬不知所措的情緒。能夠理解他人的困惑不輕易拆穿對方,是一種推己及人的善良品格,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擁有這種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