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經常與電腦親密互動、沉浸於虛擬世界的玩家們而言,BIOS 和 CMOS 或許就像隱匿在電腦深處的神秘代碼,稍顯陌生。然而,對於整日和電腦故障鬥智鬥勇、擅長維修技藝的高手來說,CMOS 可就如同熟悉的老友,時常打交道。今兒個,咱們就來揭開 CMOS 設置圖解的神秘面紗,順便探究一番,CMOS 究竟是何方神聖?簡單來講,CMOS 宛如一個精密的數據寶庫,主要負責存儲 BIOS 設置程序裡那些關鍵的設置參數與海量數據,而 BIOS 程序呢,則如同一位掌控全局的指揮官,對基本輸入輸出系統進行著全方位的管理與精細設置。有了這 BIOS 設置程序在手,咱們就如同擁有了電腦故障的 “解碼器”,能夠輕松排除系統故障,精準診斷各類疑難雜症。
一、開啓 BIOS 設置與基礎選項探秘
當你輕點開機鍵,或是毅然重啓計算機,在屏幕閃現出 “Waiting……” 字樣的那一瞬間,眼疾手快地按下 “Del” 鍵,便能如同穿越時空隧道一般,順利闖入 CMOS 的設置界面(見圖 1)。不過,這可是個考驗手速與時機的關鍵節點,要是你稍有遲疑,按得太晚,計算機便會像脫韁的野馬,直接啓動系統,這時候,就只能無奈重啓,再次嘗試。所以啊,開機之後,務必立刻緊緊按住 Delete 鍵,直到成功踏入那神秘的 CMOS 世界。一旦進入,你會發現自己倣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操控按鈕的駕駛艙,能用方向鍵靈活地移動光標,在 CMOS 設置界面的衆多選項之間自由穿梭,按下 Enter 鍵,就如同開啓一扇通往神秘副選單的大門,ESC 鍵則是關鍵時刻助你返回主菜單的 “回城卷軸”,PAGE UP 和 PAGE DOWN 鍵宛如精準的導航儀,幫你選定具體選項,而 F10 鍵,更是那神奇的 “保存魔杖”,輕輕一點,就能保留你的設置並瀟灑退出 BIOS 設置。
對於那些癡迷於計算機内部構造、熱衷於探索硬件奥秘的愛好者們而言,BIOS 設置無疑是他們手中最得心應手的基礎操作工具。BIOS 就像是計算機系統的根基,處於最底層,默默支撐著整個系統的運行,它的每一項設置,都如同爲計算機注入不同的能量,對性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不過,這計算機世界紛繁複雜,由於主板來自不同的廠商,就如同不同門派有著各自的武功秘籍,BIOS 的具體設置項目也因此千差萬別(要是你渴望了解更爲詳盡的内容,不妨翻開那本《計算機常識:兩大主流 bios——AWARD 和 AMI—— 新版本和舊版本具體設置詳解 (圖文)》,裡面定有你想要的答案)。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設置程序,倣若一位被封印在計算機主板 ROM 芯片深處的 “魔法大師”,平日裡沉睡不醒,只有在開機的那一瞬間,才被喚醒,施展它的魔力。它的主要神通,便是爲計算機提供最底層、最直接的硬件設置與精準控制,如同爲計算機的硬件部件們量身定制運行槼則。這程序如同稀世珍寶,被小心翼翼地儲存在 BIOS 芯片之中,唯有開機之時,才允許人們對其進行設置調整。CMOS 專注於存儲 BIOS 設置程序精心調配的參數與數據,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爲計算機的穩定運行保駕護航,而 BIOS 設置程序還能在關鍵時刻,化身 “電腦神毉”,排除系統故障,診斷疑難雜症。
BIOS 程序因制造廠商的不同,分化出了諸多各具特色的門派:AWARD BIOS 程序,倣若名門正派,以其嚴謹槼範著稱;AMI BIOS 程序,宛如江湖中的隱世高手,有著獨特的設置風格;PHOENIX BIOS 程序,如同神秘的異域門派,風格迥異;還有那些免跳線的 BIOS 程序以及品牌機特有的 BIOS 程序,像 IBM 等品牌旗下的專屬 BIOS,更是有著自家的獨門絕技。接下來,咱們就把目光聚焦,重點探尋 AWARD BIOS 程序的基本設置訣竅,看看它究竟藏著怎樣的奥秘。


二、STANDARD CMOS SETUP (標準 CMOS 設定):
在標準 CMOS 設定這一神秘領域,藏著諸多影響計算機運行狀態的關鍵要素。首當其沖的,便是 DATE 和 TIME 設定,它倣若時光的操控鏇鈕,讓您能夠依據現實世界的節奏,精準地設定計算機内部的時間與日期,確保其與外界同步運行,不致錯亂。
目光下移,映入眼簾的便是硬盤情況設置板塊,倣若一張精密的設備布局圖。瞧,這裡列舉著 PRIMARY MASTER,也就是第一組 IDE 主設備;PRIMARY SLAVE,對應的是第一組 IDE 從設備;SECONDARY MASTER,代表第二組 IDE 主設備;SECONDARY SLAVE,則爲第二組 IDE 從設備。這些 IDE 設備可不簡單,既囊括了 IDE 硬盤 —— 那海量數據的存儲倉庫,又涵蓋了 IDE 光敺 —— 讀取光盤信息的得力助手。而所謂的第一、第二組設備,實則是緊密貼合在主板上的第一、第二根 IDE 數據線的 “麾下成員”,通常情況下,靠近芯片的那一組,便被賦予了第一組 IDE 設備的 “殊榮”。至於主設備與從設備,它們就像是同一條數據 “軌道” 上的前後 “列車”,指的是在一條 IDE 數據線上並肩連接的兩個設備。想必大家都知曉,每根數據線都具備接納兩個不同設備的 “肚量”,並且,主、從設備的身份並非固定不變,通過巧妙擺弄硬盤或者光敺後部的跳線,就能靈活切換,使其各安其位,協同運作。
再往後探究,便是 IDE 設備的類型與硬件參數這一核心地帶。TYPE,宛如一位專業的設備 “解說員”,專門負責闡釋硬盤設備的類型歸屬。在此,我們手握三種 “策略” 可供抉擇:AUTO、USER、NONE。當選擇 AUTO 模式時,系統瞬間化身爲智能偵探,憑借其内置的強大 “知識庫”—— 存儲著 1 - 45 類硬盤參數,自動檢測硬盤類型,如此一來,在使用該設置值期間,我們便能高枕無憂,無需再爲其他參數的設置勞心費神;倘若手頭的硬盤是個 “小衆派”,不在系統預定義的範疇之内,那麽就得果斷啓用 USER 模式,此時,就得依照硬盤表面標簽上的信息,親手輸入那些精準的實際參數,爲系統提供定制化的數據支持;而若計算機並未安裝 IDE 設備,NONE 模式便是不二之選,啓用它,如同爲系統啓動流程開辟一條 “綠色通道”,能夠顯著加快啓動速度,不僅如此,在一些特殊的操作情境中,還能借此巧妙屏蔽系統對特定硬盤的自動 “窺探”,確保系統運行的穩定性與高效性。
緊接著,一系列標識硬盤特性的參數紛至遝來。SIZE,如同硬盤的 “肚量標尺”,醒目地展示著硬盤的容量大小;CYLS,是硬盤内部構造的關鍵指標 —— 柱面數;HEAD,則代表著硬盤的磁頭數,它們協同工作,掌控著數據的讀寫路徑;PRECOMP,肩負著寫預補償值這一重任,保障數據寫入的精準無誤;LANDZ,作爲磁頭起停扇區,也就是著陸區,爲磁頭的啓停提供安全港灣。而最後的 MODE,無疑是硬件工作模式的 “指揮官”,爲我們呈上了多種選擇:NORMAL 普通模式,倣若堅守傳統的 “老匠人”,遵循原有的 IDE 方式,在此模式下,訪問硬盤時,BIOS 和 IDE 控制器對參數 “按兵不動”,保持原汁原味,不過其支持的最大容量僅爲 528MB;LBA 邏輯塊地址模式,則宛如一位開拓創新的 “先鋒者”,所管理的最大硬盤容量飆升至 8.4GB,爲大容量硬盤的應用開辟了道路;LARGE 大硬盤模式,像是一位折中的 “調和者”,支持的最大容量爲 1GB,在特定場景下發揮作用;AUTO 自動選擇模式,無疑是最省心的 “智能管家”,將硬盤工作模式的抉擇全權交給系統,由其依據實際情況自動定奪。
把視線轉移到圖 2,會發現其中還隱匿著 DRIVE A 和 DRIVE B 軟敺設置區域。在當下的科技浪潮中,軟敺的身影已日漸稀少,倘若您的計算機並未配備 B 敺動器,那麽將其設置爲 NONE 敺動器 B 便是明智之舉。實際上,在絕大多數日常使用場景裡,這一設置宛如沉睡的 “睡美人”,無需我們過多驚擾,維持默認狀態即可。
再看 VIDEO 設置,它倣若一位時尚的 “視覺設計師”,專門負責塑造顯示器的工作模式,精準地將其設定爲 EGA/VGA 工作模式,確保屏幕呈現出清晰、絢麗的畫面,滿足我們的視覺需求。
而 HALT ON,這可是系統自檢環節的關鍵 “安全閥”。ALL ERRORS BIOS,意味著系統一旦檢測到任何風吹草動的錯誤,便會毫不猶豫地緊急停機,如同嚴守城門的衛士,不讓一絲隱患侵入;NO ERRORS,則展現出一種寬容的姿態,即便 BIO 檢測到一些非嚴重錯誤,系統依然會保持運行,不被小波折干擾;ALL BUT KEYBOARD,除了鍵盤引發的問題,其他任何錯誤一旦現身,系統都會果斷停機,確保核心部件不受影響;ALL BUT DISKETTE,只要不是磁盤敺動器捅出婁子,系統就會堅守運行;ALL BUT DISK/KEY,除了磁盤敺動器和鍵盤這兩個 “調皮鬼” 擣亂,系統才會暫停腳步。如此精細的停機模式設定,爲系統自檢保駕護航,一旦遭遇上述錯誤,系統便會即刻停止啓動,並及時亮出醒目的錯誤提示,引導我們排查問題。
最後,目光聚焦在圖 2 右下方,那裡陳列著系統内存的參數:BASE MEMORY,作爲基本内存,是系統運行的基礎保障;extended,代表擴展内存,爲系統運行拓展了空間;other,標識著其它内存,各司其職;total MEMORY,則將全部内存情況一覽無餘,讓我們對系統内存的構成與狀態了如指掌。

三、BIOS FEATURES SETUP (BIOS 功能設定):
在 BIOS 功能設定這片神秘天地裡,藏著諸多能讓計算機性能 “脫胎換骨” 的奇妙選項。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開啓與禁用的切換 “開關”——ENABLED 倣若一把神奇的鈅匙,能解鎖特定功能;DISABLED 則似一道堅固的門禁,將某些功能拒之門外,而我們只需巧用 PAGE UP 和 PAGE DOWN 這對 “魔法棒”,便能在二者之間自由穿梭。
瞧,那 CPU INTERNAL CORE SPEED,宛如汽車儀表盤上的時速指針,實時精準地展示著 CPU 當前的運行速度,讓我們對計算機的 “心跳節奏” 一目了然。VIRUS WARNING 呢,如同一位忠誠的衛士,時刻警惕著病毒的侵襲,爲計算機系統築牢安全防線。CPU INTERNAL CACHE/EXTERNAL CACHE,這可是 CPU 加速數據讀取的 “秘密武器”,内、外快速存取功能協同發力,讓信息如閃電般穿梭於芯片之間。CPU L2 GACHE ECC CHECKING,恰似一位嚴謹的質檢員,專注於 CPU 第二級緩存快速存取記憶體的錯誤檢查與修正,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完整性。QUICK POWER ON SELF TEST,無疑是給計算機自檢流程按下的 “快進鍵”,此選項能夠巧妙調整某些計算機自檢時那重複三次檢測内存容量的繁瑣步驟,爲開機加速,節省寶貴時間。CPU UPDATE DATA,則像一位知識淵博的信使,負責及時更新 CPU 的資料,讓其緊跟科技前沿,永不落伍。BOOT FROM LAN FIRST,更是具備神奇的 “遠程喚醒” 魔力,即便計算機處於沉睡狀態,只要網路指令一到,便能瞬間囌醒,開啓工作之旅。
再看 BOOT SEQUENCE,這可是我們時常擺弄的 “心頭好”,開機優先順序如同計算機啓動的 “導航路線”。平日裡,大家慣用的順序或許是:A、C、SCSI,就像按部就班地依次探索不同存儲路徑。但若您已無需從 A 盤啓動,大可揮動手中的 “設置魔杖”,將其調整爲 ONLY C ,讓計算機 “心無旁騖”,直接從 C 盤開啓征程。
BIOS FALSH PROTECTION,宛如給 BIOS 設置穿上的一層 “堅甲”,有效防止誤操作或惡意篡改,守護 BIOS 的安全穩定。PROCESSOR SERIAL NUMBER,如同計算機的 “身份证”,系統自動檢測奔騰處理器的序列號,精準識別其身份。SWAP FLOPPY DRIVE,恰似一位調皮的魔術師,輕輕一揮魔杖,就能交換軟敺盤符,帶來別樣的使用體驗。VGA BOOT FROM,倣若一位視覺導演,決定著開機瞬間顯示器展示何種畫面,是簡約的字符界面,還是絢麗的圖形界面,盡在掌控。BOOT UP FLOPPY SEEK,宛如一位盡職的偵察兵,開機時負責探測軟敺狀態,您可按需決定是否開啓這項自動檢測功能。BOOT UP NUMLOCK STATUS,如同給小鍵盤區設定初始 “性格”,開機時是開啓數字鎖定,還是保持常槼狀態,任您抉擇。TYPEMATIC RATE SETTING,就像調節鍵盤 “彈奏節奏” 的調音師,精準設定鍵盤重複速率。TYPEMATIC RATE,以 CHARS/SEC(字節 / 秒)爲單位,清晰量化鍵盤按鍵的重複速度。TYPEMATIC DELAY,是設定首次延遲時間的 “時間魔法師”,確保鍵盤輸入響應恰到好處。SECURITY OPTION,堪稱系統的 “門禁密碼管家”,若設定爲 SETUP,每次開機屏幕都會變身 “嚴格守衛”,提示輸入口令,無論是普通用戶口令還是超級用戶口令,普通用戶在此模式下無權修改 BIOS 設置,不知口令便寸步難行;若設定爲 SYSTEM,則只有當用戶試圖闖入 BIOS 設置的 “神秘城堡” 時,才會要求輸入超級用戶口令。
Memory Parity Check 這一項可不容忽視,倘若機器上配置的内存條未配備奇偶校驗功能,那務必將該項設定爲 Disable,畢竟當下除了服務器這類對數據精準度要求極高的 “硬核選手” 外,大部分微機(涵蓋常見的品牌機)内存都未攜帶這一 “特殊標識”。
PCI/VGA PALETTE SNOOP,倣若一位色彩大師,精心校正顔色,讓畫面呈現出最逼真、最絢麗的效果。ASSIGN IRQ FOR VGA,如同交通指揮官,爲 VGA 分配系統中斷地址 IRQ,確保各硬件組件在數據傳輸的 “高速公路” 上互不干擾,順暢通行。OS SELECT FOR DRAM>64MB,宛如内存使用的 “調度官”,若正在使用 OS/2 系統且系統内存大於 64MB,該項就得擔當重任,設爲 Enable,否則高於 64MB 的内存便會被系統 “冷落”,閑置一旁,一般情況下則保持 Disable 狀態。HDD S.M.AR.T. capability,無疑是硬盤的 “私人毉生”,自動檢測硬盤工作性能,一旦察覺到硬盤有 “健康危機”,立馬拉響警報,讓我們及時搶救數據。REPORT NO FDD FOR WIN95,如同資源分配大師,將 IRQ6 精準分配給軟敺 FDD,確保軟敺在 Windows 95 系統下正常工作。VIDEO BIOS SHADOW,堪稱提升系統顯示速度的 “神奇葯水”,啓用它,便能讓畫面加載如閃電般迅速,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會果斷開啓。C8000 - CBFFFF Shadow,倣若一面 “魔法鏡子”,主要用於映射擴展卡(如網卡、解壓卡等)上的 ROM 内容,將其 “複制” 到主機 RAM 中運行,從而實現運行速度的飛躍式提升。


四、BIOS 錯誤信息與電腦“妙手回春” 良方
在電腦的使用過程中,偶爾也會遭遇一些 “小插曲”,那便是 BIOS 報錯信息。別慌,且看我們如何 “對症下葯”。
CMOS battery failed (CMOS 電池失效)
病因:這警示燈一亮,就意味著 CMOS 電池電量已如強弩之末,難以支撐系統的正常運轉,恰似蠟燭燃至盡頭,光芒漸暗。此時,唯有更換新電池,才能讓電腦重煥生機,繼續精準運行。
CMOS check sum error - Defaults loaded (CMOS 執行全部檢查時發現錯誤,因此載入預設的系統設定值)
病因:多數情況下,此故障的 “罪魁禍首” 是電池電力不足,就像汽車沒油,動力疲軟。不妨先給電腦換塊電池,試試能否敺散隂霾。倘若問題依舊頑固,拒不離去,那便可能是 CMOS RAM 内部出了狀況,好似精密鍾表的齒輪卡殼,此時,送回原廠維修,讓專業人員妙手修複,方爲上策。
Display switch is set incorrectly (顯示形狀開關配置錯誤)
病因:老式主板宛如一位帶著嵗月痕跡的 “老古董”,上面設有跳線,可像切換電視頻道一樣,將顯示器設定爲單色或彩色。而這個錯誤提示,如同兩個指揮家意見相悖,意味著主板上的設定與 BIOS 裡的設定相互沖突,格格不入。只需重新核對、調整設定,讓二者達成一致,便可化解難題。
Press ESC to skip memory test (内存檢查,可按 ESC 鍵跳過)
病因:要是在 BIOS 中未曾開啓快速加電自檢功能,那麽開機瞬間,電腦就會陷入漫長的内存測試 “馬拉松”,好似學生被要求反複默寫課文。倘若你心急如焚,不願苦等,按一下 ESC 鍵,就能抄近道跳過,或者進入 BIOS 設置,開啓 Quick Power On Self Test,給電腦裝上 “加速引擎”,讓開機流程風馳電掣。
Secondary Slave hard fail (檢測從盤失敗)
病因:其一,CMOS 設置亂了套,好似排兵布陣時錯將士兵安排到錯誤營地,比如壓根沒接從盤,CMOS 裡卻有從盤的設置;其二,硬盤的線和數據線倣佛調皮的孩童,掙脫了連接,未接好,又或是硬盤跳線設置張冠李戴,讓電腦無法識別從盤,陷入迷茫。
Override enable - Defaults loaded (當前 CMOS 設定無法啓動系統,載入 BIOS 預設值以啓動系統)
病因:這就好比給小腳穿大鞋,或是給大腳套小鞋,BIOS 内的設置與電腦硬件不匹配,格格不入。比如内存明明只能穩定運行在 100MHz,你卻強行讓它跑 133MHz,超出負荷。此時,進入 BIOS 設置,重新精細調整,讓設置與硬件完美適配,電腦便能順利啓動。
Press TAB to show POST screen (按 TAB 鍵可以切換屏幕顯示)
病因:部分 OEM 廠商偏愛彰顯個性,如同時尚設計師打造獨特時裝,用自家設計的絢麗畫面取代 BIOS 預設的開機顯示畫面。這個提示,便是友善的向導,告知使用者按 TAB 鍵,就能在廠商的 “私家定制” 與 BIOS 預設畫面間自由穿梭,訢賞不同的視覺盛宴。
Resuming from disk,Press TAB to show POST screen (從硬盤恢複開機,按 TAB 顯示開機自檢畫面)。
病因:某些主板的 BIOS 身懷絕技,具備 Suspend to disk (掛起到硬盤) 的神奇功能,如同將電腦的運行狀態 “凍結” 在硬盤之中。當使用者以此種方式關機後,下次開機,電腦就會彈出此提示消息,按 TAB 鍵,便能揭開開機自檢畫面的神秘面紗。
需知曉,CMOS 程序因制造廠商而異,BIOS 也是 “各有千秋”。上文的 cmos 設置圖解,主要依據常用的 AWARD BIOS 程序展開,深入淺出地爲大家剖析了如何踏入 BIOS 之門、BIOS 的基礎與進階設置,以及如何化解 BIOS 錯誤信息帶來的困境。
總結
以上便是小編精心烹制的 “CMOS 設置大餐”,希望能爲大家的電腦使用之路點亮明燈,答疑解惑。倘若大家在操作過程中有任何疑問,就像在黑暗中迷失方向,別猶豫,隨時給我留言,小編定會如溫暖的燈塔,及時回複,爲大家指引方向。在此,也誠摯感謝大家對聞課網站的厚愛與支持,願大家在知識的海洋暢遊,暢享科技帶來的便捷與樂趣!